一个字一个字

#设计/上海/2014.07.06/3264 次观看

很感谢今天一席给的这个机会,所以才能在这个舞台上跟大家,比较浅浅地分享一些有关字体的一些小小的故事。

这些都是我现在在做的一些字,我目前开发的字体,就是在进行中的有三款,分别是浙江民间书刻体——汲古书体,然后还有一款是博州小楷。大家看到这张是我给一个饺子店叫「老妈饺子」做的一个非常简单的一个菜单,上面用的字体全都是我自己开发的「浙江民间书刻体」,可惜大家没有这个口福了,因为饺子店在不久前刚刚关门了。

我呢,大概是十年前来到上海的,那个时候就开始从事平面设计的工作,只要有空的时间我

经常会去逛一下旧书摊、旧书店之类的,而且经常也会收集到很多就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像很多票据啊,什么旧书啊,还有一些像饭票呀,什么烟标啊,反正很多很多。

我可以让大家猜猜,我目前收藏最多的是什么东西,是这个,练习本。因为大家看到的这些练习本几乎都是上个世纪60到70年代那些产物,然后也有一小部分是民国的。练习本是我从三年前开始收集的,到现在为止,大概收集了有将近400多本,然后每一本几乎都是不一样的。

因为那个年代全是手工的,但其实如果说真正比较漂亮、比较美观的字体,其实还是应该在民国20年代到40年代这段时间,比如说像这张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民国时期的一个广告包装的设计。大家可以猜一猜这个是、大概是什么包装?我估计很多人都猜不出来,不是药,是一个烟花的商标纸。

大家看到的左边的这个是一个电器产品一个广告,大家可以发现最下面那个字体,它写的有点感觉非常像类似于水呀什么之类的,风啊什么的非常流动的那种感觉。然后我们看到右边的这组,这组是感冒药的一个广告,然后大家可以看到感冒那两个字,感觉是非常的拟人,让大家联想到好像连这个字都得了感冒。

为什么当时的那些很多的这种广告啊设计啊包括书刊啊,很多他们那种字体能设计的这么漂亮呢?其实我觉得,我个人觉得可能跟当时整个大的文化氛围,然后包括当年好多人都会用毛笔来写字。

然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当年还有好多的文学家,比如说鲁迅先生,也参与了好多这种书籍的、包括字体啊一些封面的图形设计,还有好多这种画家,比如说像丰子恺,还有叶浅予啊。

我有时候可能发一些我原来收藏的一些旧书啊,有时候偶尔书里会夹着一张以前的烟卡,上面还有很多很漂亮的字体。然后,有一次,就我原来收藏的书里面是1954年版的《大众医学》的一本杂志,发现了有一张这个发票,我当时觉得这个发票做得非常漂亮,它这个发票的右边竖排的那些很多小的字。

这款字体是从民国一直延续下来的,就是非常经典的一款仿宋,叫「聚珍仿宋」。这款仿宋是当年杭州的两兄弟叫丁氏兄弟,他们设计开发的。后来这套是被上海商务印书馆收购了,收购了之后就大力推广,所以这款字体几乎一直用到大概70年代左右,后来几乎断了。我们现在再也见不到这么漂亮的仿宋体。

还有一点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个发票的线条,它的四个角不是封闭的。因为当时很多东西都是铅的,用铅字来排版设计的,当年那些人、那些……好多这种排版,非常普通的排版,都是一些工匠,也没有受过太多的所谓美术的一些培训,但是他们做的东西在我看来它就有骨有肉。

反正在于今天来说正是我们大家,整个时代环境所缺失的,因为我们大家做事情都不是特别认真,感觉有点得过且过。

然后还有一次就是逛完了旧书摊之后,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前面有一辆三轮车,有一个老头骑了一辆三轮车,他是收废纸废品的。当时我突然看到他车子上,有一张像证书一样的东西,跑近了一看,原来是当年的一张结婚证书,大概是60年代的。

这个结婚证书大家可以看到,上面比如说像结婚证三个字,它是用的就是工工整整比较稳的,又有点宋体又有点黑体的,这种感觉的一种字体;内文这个用的也是一个比较瘦长的仿宋,然后比如说最中间的,淡淡的红色的那个「互敬互爱」它写的是一个篆书,从上面所有的字体的字形特点,那个年代完全是手工写的。

然后还有一次我在在我搬完家的时候,我翻我桌子抽屉的一个角落,突然发现角落里有一个小小的包装,虽然说它其实是很小的东西,但是在我看来它上面有很多隐含的一些信息,比如说像我们首先从色彩上来说,它上面用的那个类似于粉红色的那种色彩,那种色彩的话在后来六七十年代以后很多的设计当中几乎是用得很少的。

然后还有一个大家注意到上面那几个字,已经出现了简化字,然后从这些信息我就能判断出,它这个包装大概是六十年代初的包装。因为六十年代初,中国的文字出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动,就是大家知道开始实行简化字了。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他们推行简化字的目的,其实只是一个暂定的方案,就是他们想的一个终极的目标就是汉字以后要完全拉丁化。

就是这样的一个做法,这个拉丁化不拉丁化我们姑且不去论它,我先谈谈那个简化字对于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有一些怎样的影响。比如说它对于我们做字体设计也好、做平面设计也好,它就会产生了非常大的问题。

比如说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上面的一些字,比如说像广字,广字的话,它的右下部分几乎全是空的;然后比如像语字,语的言字旁,这个言字旁完全是从草书过来的,所以它对于做字体设计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因为你不管怎么设计,它总感觉好像不稳,感觉像完全要倒掉的这种感觉。然后类似这种偏旁还有,比如说像金字旁,还有像饭左边这个食字旁,都有这个问题。

除了这些,因为原先汉字最早都是正正方方横平竖直的,因为简化字出现了之后,几乎都是出现了大量的、很多笔画完全是斜的,就比如说大家看到了这个贝,比如像车啊,他们很多这种笔画就会出现很多这种这种斜的笔画。

讲到这里,当年六十年代初文字开始简化之后,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就开始出现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整个全国很多的包括色彩啊、字体啊,很多都是,都开始变得高度统一化,比如说大家看到的这张图上面的这些字体,这些字体看上去非常的硬,像这类的宋体,有点像宋体,但是又有点像黑体的字体,当年就非常多。

它曾经出现在我们中国的每一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里。还有比如像这类的,就是类似于黑体的,这种也是非常硬的,这类也是非常非常的多。

整个文革十年下来,其实在我看来,其实对整个中国的字体设计影响是非常非常的大的。以至于到了我们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到了我们现在,基本上字体设计这个行业一直是萎靡不振的。

比如说像这些,这些大家可能我们今天,日常生活当中大家都能见到一些,比如说广告招牌啊很多,比如说宣传单啊什么的,大家看上面的字体,大家会觉得美吗?估计可能很多朋友都会说,肯定不漂亮。

其实在我看来可能,还是因为经过文革之后,中国整个字体出现了一个断层,所以现在好多人对于这种美的东西,就是完全大大不如以前的那些人。

因为我自己也是一个做平面设计的,所以我出于对字体的爱好,所以我就翻看了很多很多这种一些古籍的资料,当然这些资料不是我自己买的,我当然没有这么多钱,都是因为现在像国外好多图书馆啊,他们好很多收藏汉籍,他们都会把它做成扫描成电子版放在网上,可以让大家学习那个,所以拜了这个的方便,所以我就看了好多好多以前古代的东西。

然后综合了好多的古籍,开发了一款字体,叫汲古书体。这款字体到现在为止,大概做了一共4000多个字,可能大家觉得4000多个字也没什么,其实怎么说呢?我可以跟大家先简单讲一下,为什么国内做汉字的人很少,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汉字太庞大了。

比如说我们简化字的那个标准,如果要做整个一套字库的话,大概要做到将近7000个字左右,然后做一套繁体的话,大概要做到最起码一万三千个字左右。然后在讲我的字体之前,我先大概讲一下,一些字体公司他们的一般做法,字体公司的话,他们的特点就是,先做很多很多的笔画偏旁,然后用笔画偏旁来拼一个一个的字。

虽然说这样在我看来它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它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好多美感上不是很漂亮,然后我的做法呢就是完全几乎都是一个字一个字这样去做的,就是完全是利用业余时间去做的,所以从我07年做到现在,几乎这套字体才做了这么一点点,我想这套字体以后做完的话,最起码还要五六年以上。

其实像我这样子的,在很多朋友看来就是,一个字一个字这样去雕琢的话,感觉好像,完全像一个艺术家的做法,但是在我个人看来,其实我这样做字的方法,其实更像以前古代工匠的一种做法,所以我其实更愿意把自己称之为,汉字字体的一个字体匠。

字匠这样的一个身份,其实在我们现在的,虽然说电脑已经非常普及的一个社会环境当中,还存在很多很多的这种,完全用手工来写字体的一些就是民间的字体工匠。就比如说因为我老家是浙江象山的,所以我从小就经常能见到渔船上面很多,他们写的那些船号,感觉好像全是三角形的、带楞带角的。

然后还有一次我在浙江武义的一个古村庄里发现在一户农户家发现一个,这个用竹字编的这个字,我当时觉得眼前一亮,这个以前从来没见到过,而且这么漂亮,因为现在我们生活在城市当中几乎都看不到这种东西。

其实在我们城市当中,也有好多好多这种,用手工写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像这个,这个就是在上海绍兴路上拍到的,这是一家做手工皮革的一个小店,它上面那个字完全是一笔一划画出来的,然后大家完全能感觉到,他这种手写的这种温度,其实生活当中还有好多好多类似于这样的这种完全民间的字体工匠。

以后希望大家更多能参与到字体设计的这个行业,给我们整个中国本身非常非常匮乏的字体社会,能增加更多的字体样式。

完整演讲稿

应永会

字体设计师

您可能还喜欢

25′32″

字体的力量

朱志伟

#设计/北京/2013.05.18

27′17″

当代艺术和当下世界

田霏宇

#艺术/杭州/2017.07.15

35′25″

东亚为何成为生育洼地?

於嘉

#社会/北京/2023.12.23

31′53″

成昆往事

芮兰馨

#人生/昆明/2023.06.24